石油稱為“工業(yè)的血液”,對土壤的污染危害大,潛伏期廣,已經(jīng)成為不容忽視的環(huán)境問題。
土壤的石油污染既有生產(chǎn)過程的污染物直接排放,也有污染物的間接遷移。石油類物質進入土壤,可引起土壤理化性質的變化,如堵塞土壤孔隙,改變土壤有機質的組成和結構,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微生物區(qū)系的變化。土壤的石油污染直接導致糧食的減產(chǎn),食用生長于石油污染土地上的植物及其產(chǎn)品會對人類的健康產(chǎn)生影響。石油類在作物體及果實部分主要殘留毒害成分是多環(huán)芳烴類。芳香烴類物質對人及動物的毒性,可通過呼吸、皮膚接觸、飲食攝入等方式進入人和動物體內(nèi),影響其肝、腎等器官的正常功能,甚至引起癌變。
土壤受到石油污染后,有機質和碳含量大量增加,氮、磷等營養(yǎng)成分的嚴重缺乏及土壤pH值的改變,破壞土著微生物的生長,進而影響地表農(nóng)作物對營養(yǎng)成分的攝取,破壞了局部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同時,遷移性強的石油烴會隨土壤水分遷移,穿過土壤包氣帶到達地下含水層而污染地下水,再隨地下水的輸送與使用而危害人類健康。除此之外,一些難降解石油烴組分,如萘、甲苯、菲、蒽、芘等,可長期蓄積在土壤中,通過食物鏈進人人體,影響肝、腎及心血管系統(tǒng),對 人類產(chǎn)生危害。
同鑫偉業(yè)石油污染土壤修復技術:
由于石油的流動性大、滲透性強、對土壤黏附作用顯著等特點,石油污染土壤具有體系復雜、范圍廣、治理難、周期長、危害大等特點。目前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復技術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
一、物理修復技術
1.焚燒法:利用石油類物質易燃燒的特點,在溫度為850~1200攝氏度的條件下焚燒污染的土壤,使石油類物質通過燃燒的方式變?yōu)闅怏w而脫離土壤本體,達到修復土壤的目的。
2.隔離法:采用黏土或其他人工合成的惰性材料,將石油污染的土壤與周圍環(huán)境隔離開來,該方法并沒有破壞污染物,只是起到了防止污染物向周圍環(huán)境的遷移。
3.土壤置換法:將污染土壤通過機械手段從污染場地移除,并填充以新鮮土壤的修復技術。
4.氣相抽提法:去除非飽和區(qū)土壤中揮發(fā)性有機物的有效手段,通過注入空氣,同時利用抽提井產(chǎn)生低壓環(huán)境,使得土壤中存在于油相、溶解相以及吸附相的有機污染物揮發(fā)到氣相中,并經(jīng)抽提井收集到地面尾氣處理裝置中進行回收或處理。
5. 電動修復法:是一種原位土壤修復技術。通過向污染土壤中置入電極,并通以低壓直流電形成電場。在電勢梯度作用下產(chǎn)生的電動效應會驅動土壤中的流體介質發(fā)生定向移動,從而使污染物伴隨主體流動從土壤中移除。
6. 熱脫附法:利用升高溫度來增加污染物在空氣中的分壓,從而達到將污染物分子從土壤顆粒上分離的目的。
7. 生物炭吸附技術:利用具有豐富的空隙結構、 較大的比表面積以及眾多表面活性基團的活性炭對有機物具有的較強的親和能力,去吸附土壤中的有機污染物。
二、化學修復技術
1. 化學氧化法:化學氧化修復技術是通過向污染土壤中加入化學氧化劑,利用氧化劑和污染物之間發(fā)生的化 學反應來實現(xiàn)土壤中污染物的降解。
2. 等離子體降解:由于在電離產(chǎn)生等離子體過程中能夠產(chǎn)生大量活性物質如臭氧O3、過氧化氫H2O2、羥基自由基(?OH)等,從而創(chuàng)造一種強氧化環(huán)境,將處于電離場中的有機物進行氧化分解。
3. 光催化降解:當半導體材料吸收的光能大于或等于半導體禁帶寬度時,電子由半導體的價帶躍遷到導帶上產(chǎn)生高活性電子e 。同時,在原來的價帶上形成1 個空穴h+。產(chǎn)生的空穴具有極強的氧化性(即獲取電子的能力),可以與水作用形成羥基自由基(·OH),從而直接將有機物降解為小分子物質。
4. 萃取法:使用有機溶劑對石油污染土壤中的石油進行萃取,然后對有機相的石油進行分離回收,實現(xiàn)廢物的資源化。該方法適用于石油污染含量較高的土壤。
5. 土壤洗滌法:將污染土壤粉碎,混入足夠的水和洗滌劑,得到土壤、水和洗滌劑相互作用的漿液,靜止,使污染物與洗滌劑一起上升,從水相中將部分污染物從土壤中分離出來,重復上述步驟,使土壤和水混合并加入微生物活性劑和過氧化氫,使污染物降解。
三、生物修復技術
生物修復是利用生物的生腸代謝過程對有機污染物進行講解轉發(fā)的方法,具有修復成本低的特點,但是見效慢時間久。
實際污染場地地質條件復雜多變,且污染物種類繁多,單一修復方法由于其自身特性以及場地局限性,往往不能有效去除土壤中的復雜污染物。同鑫偉業(yè)根據(jù)各種案例情況,會制定針對的修復方案或者采用組合土壤修復技術解決污染源。